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演连珠五十首 其十二 西晋 · 陆机
 出处:文选卷五十五
臣闻忠臣率志,不谋其报;
贞士发愤,期在明贤。
是以柳庄黜殡,非贪瓜衍之赏
禽息碎首,岂要先之田!
褚渊碑文 南齐 · 王俭
 出处:全齐文卷十一、文选卷五十八
夫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此之谓不朽。
所以子产云亡,宣尼泣其遗爱;
随武既没,赵文怀其馀风。
文简公见之矣。
公讳字彦回河南阳翟人也。
微子以至仁开基,宋段以功高命氏。
爰逮两汉,儒雅继及;
魏晋以降,奕世重晖
乃祖太傅元穆公,德合当时,行比州壤。
深识臧否,不以毁誉形言;
亮采王室,每怀冲虚之道。
可谓婉而成章,志而晦者矣。
自兹厥后,无替前规,建官惟贤,轩冕相袭。
公禀川岳之灵晖,含圭璋而挺曜,和顺内凝,英华外发。
神茂初学,业隆弱冠。
是以仁经义纬,敦穆于闺庭;
金声玉振,寥亮于区宇。
孝敬淳深,率由斯至;
尽欢朝夕,人无閒言。
逍遥乎文雅之囿,翱翔乎礼乐之场。
风仪与秋月齐明,音徽与春云等润。
韵宇弘深,喜愠莫见其际;
心明通亮,用人言必由于己。
汪汪焉,洋洋焉,可谓澄之不清,挠之不浊。
袁阳源才气高奇,综覈精裁;
宋文帝端明临朝,鉴赏无昧。
袁既延誉于遐迩,文亦定婚于皇家。
选尚馀姚公主,拜驸马都尉
汉结叔高,晋姻武子,方斯蔑如也。
释褐著作佐郎,转太子舍人
濯缨登朝,冠冕当世;
升降两宫,实惟时宝。
具瞻之范既著,台衡之望斯集。
出参太宰军事,入为太子洗马,俄迁秘书丞
赞道槐庭司文天阁;
光昭诸侯,风流籍甚。
以父忧去职,丧过乎哀,几将毁灭。
有识留感,行路伤情。
服阕,除中书侍郎
王言如丝,其出如纶。
恪居官次,智效惟穆。
于时新安王宠冠列蕃,越敷邦教,毗佐之选,妙尽国华。
出为司徒右长史,转尚书吏部郎。
执铨以平,御烦以简,裴楷清通王戎简要,复存于兹
泰始之初,入为侍中
曾不移朔,迁吏部尚书
是时天步初夷,王途尚阻,元戎启行,衣冠未缉。
内赞谋谟,外康流品。
制胜既远,泾渭斯明。
赏不失劳,举无失德。
绩简帝心,声敷物听。
事宁,领太子右卫率,固让不拜。
寻领骁骑将军
以帷幄之功,膺庸祗之秩,封雩都县开国伯食邑五百户。
既秉辞梁之分,又怀寝丘之志,所受田邑,不盈百井。
久之,重为侍中,领右卫将军
尽规献替,均山甫之庸;
缉熙王旅,兼方叔之望。
丹阳京辅,远近攸则;
吴兴襟带,实惟股肱;
频作二守,并加蝉冕
政以礼成,民是以息。
明皇不豫,储后幼冲,贻厥之寄,允属时望。
徵为吏部尚书,领卫尉,固让不拜。
改授尚书右仆射
端流平衡,外宽内直
弘二八之高谟,宣由庚而垂咏。
太宗即世,遗命以公为散骑常侍中书令护军将军
送往事居,忠贞允亮
秉国之均,四方是维。
百官象物而动,军政不戒而备。
公之登太阶而尹天下,君子以为美谈,亦犹孟轲致欣于乐正,羊职悦赏于士伯者也。
丁所生母忧,谢职。
毁疾之重,因心则至。
朝议以有为为之,鲁侯垂式
存公忘私,方进明准。
爰降诏书,敦还摄任。
固请移岁,表奏相望。
事不我与,屈己弘化
属值三季在辰,戚蕃内侮;
桂阳失图,窥窬神器。
鼓棹则沧波振荡,建旗则日月蔽亏。
出江派而风翔,入京师而雷动。
鸣控弦于宗稷,流锋镞于象魏。
虽英宰临戎,元渠时殄;
而馀党实繁,宫庙忧逼。
公乃揔熊罴之士,不贰心之臣,戮力尽规,克宁祸乱。
康国祚于缀旒,拯王维于已坠。
诚由太祖之威风,抑亦仁公之翼佐。
可谓德刑详,礼义信,战之器也。
以静难之功,进爵为,兼授尚书令中军将军,给班剑二十人。
功成弗有,固秉撝挹。
改授侍中中书监护军如故。
又以居母艰去官。
虽事缘义感,而情均天属。
颜丁合礼,二连之善丧,亦曷以踰!
天厌宋德,水运告谢。
嗣王荒怠于天位,彊臣凭陵于荆楚
废昏继统之功,龛乱宁民之德,公实仰赞宏规,参闻神算。
虽无受脤出车之庸,亦有甘寝秉羽之绩。
乃作司空,山川攸序;
兼授卫军,戎政辑睦。
既而齐德龙兴顺皇高禅。
深达先天之运,匡赞奉时之业。
弼谐允正,徽猷弘远,树之风声,著之话言,亦犹稷契之臣虞夏,荀裴之奉魏晋
自非坦怀至公,永鉴崇替,孰能光辅五君,寅亮二代者哉!
大启南康,爰登中铉;
时膺土宇,固辞邦教
今之尚书令,古之冢宰,虽秩轻于衮司,而任隆于百辟。
暂遂冲旨改授朝端。
迩无异言,远无异望
茂庸重申前册。
执五礼以正民,简八刑而罕用。
故能骋绩康衢,延慈哲后。
义在资敬,情同布衣;
出陪銮躅,入奉帷殿。
仰南风之高咏,餐东野之秘宝。
雅议于听政之晨,披文于宴私之夕。
参以酒德,閒以琴心。
暧有馀晖,遥然留想。
君垂冬日之温,臣尽秋霜之戒,肃肃焉,穆穆焉。
于是见君亲之同致,知在三之如一。
太祖升遐,绸缪遗寄。
侍中司徒录尚书事。
禀玉几之顾,奉缀衣之礼。
择皇齐之令典,致声化于雍熙。
内平外成,实昭旧职。
增给班剑三十人,物有其容,徽章斯允。
位尊而礼卑,居高而思降。
徂秋,以疾陈退。
朝廷重违谦光之旨,用申超世之尚,改授司空,领骠骑大将军侍中录尚书如故。
景命不永,大渐弥留。
建元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薨于私第,春秋四十有八。
柳庄疾棘,卫君当祭而辍礼;
晏婴既往,齐君趍车而行哭。
公之云亡,圣朝震悼于上,群后恇动于下,岂唯哀缠一国,痛深一主而已哉!
追赠太宰侍中录尚书如故,给节羽葆鼓吹班剑为六十人,谥曰文简,礼也。
夫乘德而处,万物不能害其贞;
虚己以游,当世不能扰其度。
均贵贱于条风,忘荣辱于彼我。
然后可兼善天下,聊以卒岁。
经始图终,式免祗悔。
谁云克备,公实有焉。
是以义结君子,惠沾庶类。
言象所未形,述咏所不尽。
故吏某甲等,感逝川之无舍,哀清晖之眇默。
餐舆诵于丘里,瞻雅咏于京国。
思卫鼎之垂文,想晋钟之遗则。
方高山而仰止,刊玄石以表德。
其辞曰:辰精感运,昂灵发祥。
元首惟明,股肱惟良。
天鉴璿曜,踵武前王。
钦若元辅,体微知章。
永言必孝,因心则友。
仁洽兼济,爱深善诱。
观海齐量,登岳均厚。
五臣兹六,八元斯九。
内谟帷幄,外曜台阶。
远无不肃,迩无不怀。
如风之偃,如乐之谐。
光我帝典,缉彼民黎。
率礼蹈谦,谅实身干。
迹屈朱轩,志隆衡馆。
眇眇玄宗萋萋辞翰。
义既川流,文亦雾散。
嵩构云颓,梁阴载缺。
德猷靡嗣,仪形长递。
怊怅馀徽,锵洋遗烈。
久而弥新,用而不竭。
论礼乐(一) 南宋 · 杨简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二二五、《慈湖先生遗书》卷九
《曲礼》曰:「毋不敬,俨若思,安定辞,安民哉」!
人心即道,不假外求。
放逸慢易则失之,故曰「毋不敬」。
毋不敬则常清常明,俨然若有所思,而非思也。
无思非冥然而昏,如日月无所不照,而非思也。
孔子不知老之将至,皓皓乎不可尚已,纯然浑然,即此妙也。
颜子三月不违仁,即此妙也。
月至者终月如此,日至者终日如此。
老子曰:「我独泊兮其未兆」。
未兆者,念虑之未形也。
学者求斯须思虑暂止不能,而老子能久持之。
曾子战战兢兢,亦入此妙也。
「俨若思」,未言之时也。
至发于言辞,亦安亦定,则动静纯一,其德全矣,故可以安民。
小戴《曲礼篇》曰:「太上贵德,其次务施报」。
施报非德乎?
又曰:「博闻强识而让,敦善行而不怠,谓之君子」。
戴不思孔子之言曰「行有馀力,则以学文」乎?
行为先,文为后,天下之常理,圣贤之常言,而戴先文而后行。
盖戴以文为本务,其心不主于善行,是谓本以文行杂之,正犹汉宣帝曰「本以霸王道杂之」。
大抵自汉以来,天下风俗本以利而杂以义,历千载而不变,皆戴之徒助成其俗也。
此无他,人欲盛于中,度实行非己所长,姑从其所长,于博闻强识而尚之。
人之常情,多言己所长尔。
《论语》曰:「子以四教:文、行、忠、信」。
此非孔子之言,亦非德行诸贤之言也。
至于《戴记》之博闻强识,益陋益鄙矣。
《论语》所谓文者,讵如是乎?
夫圣,孔子不居,而戴以「圣」自名,其矜大昏闇之状,备见于此。
《礼》曰:「死而不吊者三,畏压、溺,畏死于兵」。
压死于岩墙,溺死于水,非不吊也,不忍为吊辞,不忍言之也。
使孔子果死于匡,则亦不可吊乎?
屈原之死,亦不可吊乎?
而先儒有谓直贱之而不吊,此乃固陋执言失意,人心之所不安也。
礼在人心,故虽先王未之有而可以义起者,义生于人心之所同然也。
「户开亦开,户阖亦阖,有后入者,阖而勿遂」,此礼也,岂生于人心之外乎?
智者即心而言礼,愚者自外而言礼。
曰礼自外作者,非圣人之言也。
「以五礼防万民之伪」,谓是也。
伯高死于卫,讣于孔子
孔子曰:「吾恶乎哭诸?
兄弟,吾哭诸庙。
父之友,吾哭之庙门之外。
师,吾哭诸寝。
朋友,吾哭诸寝门之外。
所知,吾哭诸野。
于野则已疏,于寝则已重。
夫由赐也见我,吾哭诸赐氏」。
遂命子贡为之主。
猗与,圣哉!
惟得道乃能尔,变化万状,皆道心之为,而不知其所自来也。
窃笑夫好古不通之士,锱铢比方,分寸量度,其何以应方来无穷之变哉!
孔子适卫,遇旧馆人之丧,入而哭之哀。
出,使子贡说骖而赙之。
子贡曰:「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,说骖于旧馆,无乃已重乎」?
孔子曰:「予乡者入而哭之,遇于一哀而出涕,吾恶夫涕之无从也。
小子行之」。
于是窥见圣人日用变化之妙,即天地四时不无愆阳伏阴之妙。
是谓大德则无踰也,小德则出入可也。
子贡谓「大德不踰闲,小德出入可也」,是殆闻夫子之诲,而微失其辞。
德本无小大,小大之言,因学者而随施,初无实意也。
天地变化,何大何小?
子曰:「小德川流,大德敦化」。
是盖孔门诚有是论,然小大之论因人而异施,谓其果有小大,不可也,谓其果无小大,亦不可也。
孔子曰「无可无不可」,此诚有不可以言语解释之妙,不可以心思测识之旨。
孔子自谓「莫我知也」,夫比世好古学礼之士,观说骖于旧馆之事,使不知其为孔子,必以为轻重失伦,己所不为。
今虽知其为孔子,亦莫谕孔子之心,往往以为流传之失实。
夫流传之讹妄者有之矣,如谓子鼓琴见猫取鼠,欲其得之,遂有幽沈贪得之音,此则讹妄矣;
如谓尧、瞽瞍北面朝舜,孔子曰「殆哉」,此则讹妄矣;
说骖之事非讹也。
「无妄之疾,勿药有喜」。
孔子曰:「无妄之药,不可试也。
利欲之过,内讼可也」。
说骖之过,阴阳寒暑之为偏也。
圣人日用,不识不知,纯纯皓皓,不知老至。
遇于一哀而说骖,天道之变也,不可度思,矧可射思?
而后学以轻重多寡观之,陋矣。
《檀弓》下篇云:「祭祀之礼,主人自尽焉尔」。
岂知神之所飨,亦以主人有齐敬之心也。
又子游曰:「始死,脯醢之奠,既葬而食之,未有见其飨之者也。
自上世以来,未之有舍也,为使人勿倍也」。
呜乎!
鬼神之道,不如是也。
孔子曰:「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」?
盖曰知人则知鬼矣。
以形观人,则人固可见;
以神观人,则人固不可见也。
神者,人之精;
形者,人之粗。
孔子曰:「心之精神是谓圣」。
神无方无体,范围天地,发育万物,无所不通,无所不在,故孔子之祭,知鬼神之实在。
而群弟子观孔子之祭,时精神以为如在也。
今子游以为未见其飨之,是求鬼神之道于形也。
死生一致,人神一贯,此孔子之自知,非子游之所知,而况于戴圣乎?
《檀弓》下篇:「君临臣丧,以巫祝桃茢执戈,恶之也」。
此非圣人之言。
夫君临臣丧,亲爱之心也。
人不能皆圣人,圣人则无畏,常人安能皆无所畏?
桃茢执戈,所以安夫人君之心也。
圣人不敢尽去此礼,虑夫畏心之胜,并与夫临丧之礼而不行也。
巫祝,所以接夫鬼神者;
,鬼之所畏;
茢,萑苕。
盖曰扫不祥,鬼亦恶铁戈,益足以抗之矣。
人安以此为礼?
因人情而为,故有此。
谓畏之犹可也,而曰恶之,岂君临臣丧之本心哉!
记者误释,贼其君所以亲爱其臣之心。
夫圣人不得已而存是礼,记者又从而增益其不善之心,奚可?
鲁悼公之丧,季昭子问于孟敬子曰:「为君何食」?
敬子曰:「食粥,天下之达礼也。
吾三臣者之不能居公室也,四方莫不闻矣。
勉而为瘠则吾能,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瘠者乎哉?
我则食食」。
记者记此,盖有是敬子之意,是启人臣无君之心也,不可以为训。
学者断断乎不可读非圣之书。
孔子殁,邪说又作,先儒莫能辩其非,致国家行其书,列于六经,殊为巨害。
有子与子游立,见孺子慕者,有子谓子游曰:「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。
予欲去之久矣,情在于斯,其是也夫」。
子游曰:「礼有微情者,有以故兴物者。
有直情而径行者,戎狄之道也。
礼道则不然,人喜则斯陶,陶斯咏,咏斯犹,犹斯舞,舞斯愠,愠斯戚,戚斯叹,叹斯辟,辟斯踊矣。
品节斯,斯之谓礼。
人死,斯恶之矣;
无能也,斯倍之矣。
是故制绞衾,设蒌翣,为使人勿恶也。
始死,脯醢之奠。
将行,遣而行之,既葬而食之。
未有见其飨之者也。
自上世以来,未之有舍也,为使人勿倍也。
故子之所刺于礼者,亦非礼之訾也」。
呜乎!
非圣之言,殊为害道。
直情径行,戎狄之道也。
放肆无礼固不可,而子游言礼于心外,惟曰「微情」,曰「故兴物」,不言此心本有之,正谓人死斯恶之矣。
此谓他人则可,谓其子则不可。
孔子曰:「人未有自致者也,必也亲丧乎。
人虽至不肖,其丧亲也哀痛略同」。
而子游曰「斯恶之矣」,诬矣。
夫人皆有至孝之情,而子游诬之,以为死而恶之,是奚可!
是奚可!
蒌翣所以饰也,为使他人之勿恶,犹之可也;
若夫绞衾所以爱之,非为他人而设,行人子哀痛切至之心而已矣。
圣人因人本有哀痛切至之心,而为之节文,故礼非自外至,人心之所自有也。
至于又曰「无能也,斯倍之矣」,其诬污人子之孝心滋甚。
始死之奠、朝奠、夕奠、殷奠、启奠、祖奠、遣奠、虞祭、接祭、卒哭、祭祔、祭练、祥祭、禫祭,皆人子笃爱之诚,见诸礼文者如此,亦非自外至也,亦圣人因人心而为之节文也。
至于又曰「未见其有飨之者也」,噫,其甚矣!
孔子曰:「未知生,焉知死?
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」?
生死一,人鬼一,孔子未尝言无鬼神,而子游敢于言无鬼神,是奚可?
人惟不知生,故不知死;
不知人,故不知鬼神。
人寝不离床,而梦登天,梦之千里之外,岂七尺之躯所能囿哉!
人执气血以为己,执七尺以为己,故裂死生,判有无,殊人鬼,而不知其未始小异也,不知其未始不一也。
孔子曰:「夫孝,天之经,地之义」。
又曰:「礼本于大一,分而为天地,转而为阴阳,变而为四时,列而为鬼神,达于丧祭、射御、冠昏、朝聘」。
又曰:「吾道一以贯之」。
孔子祭如在,知鬼神之实在,记者无以著孔子诚恪之心,故再言之,而子游以为「未有见其飨之者也」,是奚可!
是奚可!
卫有太史柳庄,寝疾,献公曰:「若疾革。
虽当祭,必告」。
再拜稽首请于尸曰:「有臣柳庄也者,非寡人之臣,社稷之臣也,闻之死,请往」。
不释服而往,遂以襚之。
与之邑裘氏,与县潘氏,书而纳诸棺曰:「世世子孙毋变也」。
《檀弓》下篇具载如右,无讥焉,斯足以著卫献公好贤报忠之心矣。
某初亦为之起敬而无疑。
他日读之,乃觉其非道,似是而非,不可以无辨。
《洪范》曰:「无有作好,遵王之道」。
献公深感柳庄之弭祸,念之不忘,故至于此,而非大公之道也,非礼也。
似善矣,而私也,作好也。
柳庄虽贤臣,所祭则君也。
臣也当祭而废者,惟天子崩、后之丧尔。
臣摄其事,则君薨、夫人之丧亦废,不闻卿卒而废也。
曾子问诸侯旅见天子,入门,不得终礼废者,孔子曰后之丧尔,不闻以公卿之丧而废也。
公大贤盛德,犹不以其丧废礼,而况于当祭乎?
礼所本无,而预戒之,使当祭必告,私也。
不释服而往,异乎易羔裘玄冠之礼矣。
遂以襚之,与之邑,亦可怪,不可少缓乎?
孔子不以车为伯鱼、颜子之椁,则大道清明,人欲消释,非礼之礼不足以动其心矣。
襄公朝于荆,康王卒,荆人曰:「必请袭」。
鲁人曰「非礼也」。
荆人强之。
巫先拂柩,荆人悔之。
荆与鲁皆非礼。
《檀弓》篇不必记可也,记者盖有不平荆人之强鲁以非礼,亦快鲁以巫祓殡,足以挫荆人之心也。
呜呼!
衰世臣子所以事其君、治其国者多此类。
不能辅君以道,兴其国家,而使楚,徒求胜于末节,亦可羞矣,亦危矣。
季子皋葬其妻,犯人之禾,申祥以告,曰:「请庚之」。
子皋曰:「孟氏不以是罪予,朋友不以是弃予,以吾为邑长于斯也,买道而葬,后难继也」。
且既无葬可犯人禾之礼,而不庚之,是子皋之过也。
记者既不明言其非,而卒记难继之说,是殆许之也。
《檀弓》记者,衰世之士礼乐寖废之论也。
哀公妻我之言,载容居不敢忘其祖之言,皆不明言其非,可以勿记而备记,徒启后世废礼之端。
又记军有忧,赴车不载橐韔,意示将报也。
呜呼,此岂先王典礼?
舜命禹征有苗,苗逆命,班师振旅,其载橐韔也必矣。
衰世所为,遂著为礼,此甚不可。